“Steemit闪电夺权”引发公链治理大讨论,个人“投票权”何去何从?
发布:中币网 时间:2020-03-05 20:13:52 加入收藏 打赏
3月2日,采用DPOS共识机制的Steemit,突然上演了一场精彩的”纸牌屋”剧情:
个别头部交易所热钱包的steem代币突然介入Steemit见证人(witnesses,类似EOS中的超级节点,负责网络出块与动议治理)的锁仓投票(Power Up),数千万权重直接血洗了原先的见证人(witnesses)格局,使得原有的20名见证人(witnesses)瞬间全部被换。
这次“闪电夺权”背后的主导者,则是刚和Steemit联姻的波场基金会,而20名新晋见证人(witnesses)大换血后,随即主导网络升级,推翻了前两天社区通过的软分叉决议Soft Fork 22.2。
1. 波场基金会与Steemit社区之间的“收购”龃龉
波场基金会和Steemit见证人们之间的这场龃龉,根子可追溯到Steem区块链创立之初,而直接诱因则起源于一件收购事宜:
2月14日,Steemit前CEO兼联合创始人Ned Scott在社交媒体上宣布将Steemit卖给了波场创始人孙宇晨——通过此次收购,波场基金会同时获得了相当大份额steem代币的控制权和投票权,虽然双方并未公开具体涉及多少steem代币,但据称是网络创建早期因“预挖”争议,而被一直搁置的6500 万枚steem代币。
由于历史因素,社区对波场基金会所收购持有的这6500 万枚steem代币投票权抱有分歧,认为其并不应该直接参与社区治理,并且部分社区成员担心波场基金会是“报复性收购”,不会给项目带来长远稳定的发展前景。
所以2月24日,见证人(witnesses)联合推出软分叉22.2(Soft Fork 22.2),主要涉及冻结波场基金会对应账户的steem代币(即主要针对波场基金会购买steemit.Inc那部分steem代币的投票权),意图迫使双方坐到谈判桌前。
在软分叉后,Steemit社区内包括见证人、开发人员和利益相关者共同撰写了一份声明,称社区更新临时保护协议(软分叉 22.2 升级)是为了确保 Steem 区块链的安全,以维持目前关于 Steemit 公司股份的现状及长远发展。
而波场基金会在3月2日和交易所合作“闪电夺权”后推出的网络升级22.5,就是为了取消2月24日的这份Soft Fork 22.2限制,解锁基金会所持有的steem代币份额。
由此来看,双方的核心利益冲突就在于这6500万枚steem代币及未来网络议程的主导权,而前者又直接决定后者的主导权,故社区意图通过软分叉(Soft Fork 22.2)冻结这部分代币,以倒逼谈判获取话语权,而波场基金会则以强硬的资本手段实现了对见证人(witnesses)的“降维打击”,强势解冻代币网络升级22.5,把控未来协商的主导权。
2. “反击黑客”还是“贿赂攻击”
虽然事后“The Steemit Team”就迅速发布社区公开信,声明了自己的程序正义:
1.Soft Fork 22.2是恶意构建,旨在冻结少数非常有针对性的帐户,并剥夺其拥有资产的权利和所有权;
2.所以这次的变故只是为“纠正一小伙人所领导的敌对行为,恢复社区秩序”;
3.除非社区决定,否则 Steem区块链不会放弃或合并到 TRON。在4-6 周后,Steemit团队将在恢复秩序和相互协议后将治理权回馈给社区;
但出乎意料的是,这次的操作逻辑由于充满争议,超越了Steemit社区的范围,直接点燃了行业对于“公链治理”的舆论激辩:
孙宇晨及波场基金会的核心关键始终是维护自身正当权益,认为是自己购买的代币股权被无故冻结,“一些恶意黑客冻结了 Steem核心开发者Steemit合法拥有的6500万个steem”,并威胁要使这部分steem代币无效,所以自己的被迫举动只是为了维护Steem网络的公平正义——“破坏 Steem 网络将使每个持有steem代币的人处于危险之中,因此我们需要在短时间内控制Steem网络”。
但舆论却主要对“夺权”过程颇多指摘,关注点集中在“资本之间的联合”对于公链治理的破坏性影响,V神就直言:显然,Steem的DPOS治理被大型交易所接管了,这些交易所用用户资金投票。这似乎是对代币投票“贿赂攻击”的第一个典型例子(这种贿赂是为了给持有者提供便利和获取他们的选票)。
深层利益杯葛之下,没有简单的对与错,但这次的“闪电夺权”过程,却着实让大家加深了公链治理中关于那只“看不见的手”的担忧:
这次多方联合的资本,通过动用用户托管资产,迅速而又强势的闪电操作,赤裸裸打脸了所谓的“去中心化节点治理”的抗风险能力,将其在强势资本面前的脆弱性暴露无遗,昭示了“资本的力量”在公链治理中“扫地僧”般的可怖决定性影响。
3. “寡头治理”阴云密布个人“投票权”何去何从
Binance Research在今年2月份初针对EOS发布了一份报告,其中就专门提到“EOS治理协议不足以防止投票滥用,从而使大型单个玩家更容易协调和支配投票,因为他们对’活动代币’的相对控制高于他们对所有代币的控制。”
其中数据层面,在这164头EOS鲸鱼中,84%(123头)同时投票支持30只BPs,这个数字足以引发“资本操纵节点与治理”的担忧。
这也并非只是存在于理论,早在2019年11月,EOS New York就称有6个EOS节点被同一节点所控制。而这次更为强悍的行业资本,在同样基于DPOS共识机制的Steemi上所实现的“闪电夺权”,在不少从业人的眼中,就不啻于一场针对EOS及DPOS机制的攻击预演。
不过两者还是有不同的,此次“夺权”争议的关键,并非在于能否运用“资本的力量”改变既有的见证人(超级节点)格局,而是期间的方式是否暗含道德风险——也即交易平台、矿池等究竟是不是该保持治理中立,毕竟它们动用的投票权其实源于用户的托管资产:
用户托管在交易平台的资产,所有权属于用户,类似steem这般附带社区治理属性的投票代币,投票权应当如何分属?是需要经全体用户直接表决?还是交易平台等机构间接代表?亦或者完全由交易所等机构行权?
所有的法律和道德界限目前在行业内都还很模糊。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手握巨量用户“托管资产”、相对缺乏约束的资本(交易所、矿池等),在类DPOS节点机制设计的代币“政治架构”中,一旦刨除道德因素的制约,就等同于拥有决定性影响力,甚至难以有实际手段抑制其介入的治理野心。
而这又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和变量,都是未知数。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一旦交易平台等行业头部资本亲自下场搅动风云的话,借助先天优势,所谓“去中心化治理”瞬间会成一纸空谈,就像这次,“寡头治理”的隐忧顿显。
不过,从直接利益角度,这次的“闪电夺权”究竟是否成为行业资本公开联合介入公链治理的“破窗之举”,还很难说——头部某所矿池19年财报近日发布,年收入达22.78亿,利润4479万,但比起该交易平台近3亿的季度交易收入净利润,仍是小巫见大巫。
所以也难怪相关交易平台的负责人事后在社交媒体上直言,“我们对区块链治理没有兴趣,将始终保持中立”。
一言以蔽之,区块链世界的“治理演进”,仍旧路漫漫其修远兮,而个人的“投票权”背后的治理参与,究竟会何去何从,也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白话区块链
来源:中币网 https://www.zhongbi.net/news/blocknews/169267.html 声明:登载此文仅出于分享区块链知识,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3111859717@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