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区块链新闻 > 正文

2021年“链改”:联盟链或将迎来应用爆发

发布:中币网   时间:2020-12-14 00:00:00   加入收藏 打赏

近日,商务部CECBC区块链专委会副主任吴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20年,区块链已渗透到中国各个垂直行业,并初步形成了示范效应。在2021年,随着区块链产业核心价值形成更大程度

近日,商务部CECBC区块链专委会副主任吴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20年,区块链已渗透到中国各个垂直行业,并初步形成了示范效应。在2021年,随着区块链产业核心价值形成更大程度的共识,“链改”或将形成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世界范围公共卫生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尤其是在实体经济层面。不过,于数字经济领域,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脚步却并未受到严重阻绊。

在“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的时代发展要求下,纵然具体监管政策尚不明确,但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积极推进区块链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核心指示来看,在2021年,联盟链很有可能迈入应用集中落地的爆发阶段。

吴桐还表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集中在政务、民生、金融、供应链等领域,特别是在国内“to G”(国企和事业单位)方向,或形成区块链行业的主流盈利模式。

推动区块链技术赋能实体

所谓链改,即“区块链改革或改造”,主要是指利用区块链技术的部分或全部原理与机制,来改造传统业务系统中的技术部分,从而赋能实体经济发展。2018年8月,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第二次全体代表大会上首次发布《链改行动计划书》。链改这一概念由此诞生并在此后广为所知。


一般而言,适合链改的领域主要有金融、版权、政务等。同时,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展现,链改可能扩展到社交、游戏、电商、能源、农业、教育等更多行业的发展规划中。

而链改的方向,一是在不发行虚拟货币的基础上,主要采用联盟链形式,通过技术创新赋能企业提高竞争力;二是发行虚拟货币,主要采用公有链技术,构建通证体系推动企业扩大业务生态。

不过,涉及虚拟货币的链改方向并不适合国内的监管环境。在美国,社交巨头Facebook发起虚拟货币Libra(天秤币)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视为链改的实例。但迫于监管控制,推出计划受到了多重阻碍,Libra不得不“自断羽翼”拥抱监管以求发行。

因此,国内链改应该朝着落地难度与监管压力都相对较小的联盟链方向发展。虽然,撇开了虚拟货币应用的可能性,但至少由其埋下的各种潜在隐患,如洗钱、欺诈、非法集资等将从源头上得以规避。

去中心化世界的“特别存在”

区块链大致分为公有链、私有链和联盟链(许可链)。在联盟链中,针对特定成员或第三方,可指定多个预选节点作为记账人。同时,在共识过程受控的情况下,每个区块的数据生成由预选节点共同决定,而其它接入的节点可以参与交易但不过问记账过程。

也就是说,联盟链上的数据仅限内部成员进行读写和发送交易,具有运维成本低,交易速度快,扩展性好等优点。此外,与任何人都可随时参与记账的公有链不同,作为联盟链的外部方,只可通过授权开放的API(应用程序接口)进行有限次数的链上数据查询。


由于权限范围明确,共识机制相对松散,联盟链也可被认为是一种半公开、部分中心化的区块链部署模型。同时,良好落地性和规模化应用优势,特别是不存在虚拟货币监管问题,因此,联盟链更容易取得政府层面的支持。

在行业应用中,牵头企业率先建立行业联盟链后,接受行业内其他企业加入从而形成一个基于区块链的行业联盟。同时,每个企业运行一个或多个节点,并在获得51%或更多企业节点的确认后,联盟链上的区块即可生效。

不过,在联盟链这种部分中心化体系中,还需配合相关联盟自治规则和技术手段,以防止多数节点联合篡改数据等风险状况的发生。

全球知名的联盟链有超级账本(Hyperledger Fabric)、R3区块链金融联盟、企业以太坊联盟(EEA),以及国内的FISCO BCOS金联盟、蚂蚁开放联盟链、BSN区块链服务网络等。

国内联盟链的发展

当前,国内联盟链的发展态势如雨后春笋。尤其是,在2019年中央政治局“1024学习”之后,联盟链作为区块链技术的主要形象,引起了社会公众普遍的关注。各大行业巨头开始在该领域发力,众多区块链技术企业也在研发上投入更多。


2016年,国内联盟链陆续开始萌芽滋生。诸多区块链企业,如布比区块链、云象区块链、趣链科技等接连成立。同年1月,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CBRA)成立;4月,中国分布式总账基础协议联盟(ChinaLedger)成立;5月,中国平安加入区块链顶级联盟R3;腾讯、微众银行、华为等联合成立了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FISCO BCOS金联盟)。

2019年,国内联盟链生态开花结果,开始步入落地阶段。百度、阿里、腾讯、京东等布局深入,云象、趣链等也有了实质性落地产出。同年3月,网信办发布首批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编号。在共计197个项目中,联盟链多达116个,占比59%。相比之下,公链项目25个,占比仅为13%。

2020年4月,经历数月内测的区块链服务网络(BSN)正式上线。作为一个汇集开发、部署、运维、互通和监管功能的联盟链应用公共基础设施网络,BSN国内部分不支持公有链应用,并通过使用服务网络提供的统一公共服务。应用开发者在无需购买物理服务器和云服务的情况下,可直接利用BSN低成本搭建所需的区块链运行环境。

同年4月,蚂蚁金服面向中小企业推出开放联盟链,并全面开放蚂蚁区块链的技术和应用能力,有望降低中小企业的“上链”成本。通过自主研发的技术,蚂蚁开放联盟链可支持10亿日交易量规模,并实现每秒10万笔的跨链处理能力,场景覆盖供应链金融、物流、公益慈善等。

BSN·开放联盟链

谈到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的“重头戏”,BSN有望成为未来全球价值互联网时代的基础设施。而开放联盟链属性介于联盟链和公链之间,既有联盟链架构,同时又对外开放,具有广泛、快捷、低成本的应用创新能力。


作为跨云服务、跨门户、跨底层框架的全球性公共基础设施网络,BSN由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移动、中国银联等共同发起,用于部署和运行区块链应用。与互联网通过TCP/IP协议连接各项资源和数据类似,BSN由专门的区块链环境协议整合,属于公共基础设施。

据吴桐介绍,BSN区块链服务网络包括区块链技术框架、公共城市节点、门户和运维中心四个板块。在运营结构上,BSN分为中国和国际两个独立部分,而BSN中国采用联盟链技术框架。

目前,BSN已适配和正在适配的联盟链底层框架有Hyperledger Fabric,FISCO BCOS、国密Fabric、CITA、梧桐链、Brochain和百度XuperChain等。

BSN的节点遍布全球公共城市,支持全球范围的快速部署。在城市节点上,应用的发布方和使用方无需建设独立运行环境,使用统一身份证书即可发布、管理和加入不限数量的区块链应用。运行成本为传统区块链云服务的20%。预计年底,BSN城市节点将接近200个。

BSN发展联盟的成员涵盖了国家机构、通信行业、金融行业以及软件行业的组织与企业。2020年9月,在发展联盟的推动下,“开放联盟链” 项目正式启动,致力于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国内通过监管合规的姿态良性发展,并提供低成本、易开发的区块链底层框架。

BSN将建设基于多区块链框架的开放联盟链,而首批希望加入开放联盟链的底层框架有八家,包括Polkadot、Tezos、Algorand、Cosmos、Ethereum、Huobi Chain、Nervos以及IRISnet。

经由“链改”并通过严格的准入与监管审核后,各底层框架方可在联盟链上开始部署,而不同的开放联盟链之间有跨链机制配合,方便信息互通及合约调用,有利于产生更加灵活、广泛的技术架构和商业逻辑。

另一方面,开发者根据各自需求选择合适的开放联盟链建立应用,包括合约部署,项目管理等。不过,使用开放联盟链服务需要实名认证并进行人民币充值Gas,用作计算、存储资源等的交易费用。

虽然在开放联盟链中无法进行用户之间的转账,且在链改过程中,需要设置节点权限,砍掉虚拟货币功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开放联盟链中不能承载数字货币经济生态。

这是由于,当数字人民币推出后,将其嵌入开放联盟链的话,企业相关业务支付、结算便可得以实现。而作为法定货币,数字人民币不存在相关监管风险。从这个角度看,BSN集成的开放联盟链只是一个宏大区块链产业布局的开始。

四项安全问题

不过,也有行业研究报告指出,尽管联盟链的应用价值已经得到了广泛认识,但由于区块链技术尚处于早期阶段,在具体的企业级应用中,其存储能力、功能完备性、易用性等方面可能还存在明显不足。


01.跨链数据安全

随着跨链技术应用的落地,特别是在异构链之间互操作的高效、安全方面,还需要更为妥当的共识算法模式以及可监管的隐私保护技术来共同支撑。同时,在联盟成员用户层面,根据业务场景、安全模式以及隐私需求的差异化功能配置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02.链下数据真实性

虽然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具备数据防篡改的价值功能,但它并不能智能判断上链数据本身的真实性。这就需要通过多种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物联网等采取多方协作与配合,共同把控上链前相关数据的安全性。

03.底层架构的安全

从DeFi智能合约安全态势看,项目普遍存在技术底层薄弱、业务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在联盟链的范畴,协议设计漏洞、节点恶意操纵以及流量攻击等诸多安全隐患也不容忽视。因此,不管是基于何种模式的联盟链系统,都需要重视各阶段的综合安全检测。

04.合规安全问题

在商业环境中,联盟链的具体技术价值要在多方合作中得以体现,其前提是符合监管合规的要求。然而,企业的核心商业数据有着极强的隐私保护需求。这就需要在可监管与隐私保护之间建立兼顾的功能模块,与之相应的是代码实现难度势必大幅提高,而可能由此带出的相关安全漏洞问题有必要提高重视。

解决方案展望

联盟链技术在应用前景上虽然具有较强的优势,但为了应对潜在发展阻碍以及安全隐患,在技术发展过程中,链上与链下数据协同、监管技术等是重要的突破方向。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体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与传统信息系统的交互成为一种大趋势。但是,二者有着各自的体系、标准和规范,因此在融合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

对此,中国工程院陈纯院士认为,在实现区块链上下数据协同的过程中,需要对大规模高性能点对点网络,模块化安全密码学协议,高性能可编程计算引擎,以及可定义数据分发协议等进行重点研究。

“作为初步研究结果,目前能够提供系统的链上链下协同服务技术栈,而已上线的服务包括,大规模的可信存储,集群节点数量可达数万,并支持智能合约跨链操作。”他说。

面对区块链“去中心化”的技术特征,采用传统的信息监管方式显然会出现“水土不服”问题。在监管政策的指导下,区块链监管技术的发展势在必行。

作为区块链监管技术的发展趋势,陈纯院士提出了四个方向,一是区块链节点的追踪与可视化;二是联盟链穿透式监管技术;三是公链主动发现与探测技术;四是以链治链的技术体系结构。

此外,在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多种解决方案的同时,针对联盟链项目而言,各阶段的安全深度测评工作也极为重要。


通过成都链安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开展的联盟链平台安全研究发现,在联盟链中,在代码规范性、安全性以及业务逻辑三个方面具有多维度安全深度评测的必要性。

同时,为确保联盟链在程序语言编码、加密机制、节点通信、交易模型、区块处理、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用户账户以及RPC等方面的安全运行,攻防测试和代码审计也是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结语

2020年,区块链领域最热门的非DeFi(去中心化金融)莫属。然而,频发的DeFi安全事件告诉我们,对于发展中的新生事物,除了有推动方的技术攻关,还有恶意者的漏洞利用,二者博弈不会停止,更不会被叫停。

2021年即将到来,联盟链的应用爆发或将成为定势。不过,哪里存在最大的机遇,自然也就需要最强的防御。

来源:




来源:中币网  https://www.zhongbi.net/news/blocknews/170872.html
声明:登载此文仅出于分享区块链知识,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3111859717@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