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区块链新闻 > 正文

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副理事长郭峰:区块链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创新

发布:中币网   时间:2017-03-22 00:00:00   加入收藏 打赏

2014年以来,区块链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其应用领域已从比特币延伸到金融科技、数字资产交易、供应链管理、物联网与互联网应用等多个领域,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
2014年以来,区块链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其应用领域已从比特币延伸到金融科技、数字资产交易、供应链管理、物联网与互联网应用等多个领域,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很多业内专家学者认为,“互联网+区块链”能让人类用技术手段低成本地解决信任传递难题,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几千年来的交易模式,使得人类社会的运作更加高效简单。
 
但是,任何创新技术的发展,都有其发展规律。我们先回顾一下最近两年来区块链(包括比特币)业内发生的几件大事。
 
比特币“监守自盗”事件。2015年1月1日,日本《读卖新闻》头版惊曝一条内幕,曾是世界最大比特币交易平台的Mt.Gox所遗失的99%比特币源自内部系统操纵,而不是什么来自外部的黑客攻击。《读卖新闻》指出,在Mt.Gox遗失的总计65万枚比特币中,仅有7千枚是外部黑客攻击所致。其实,比特币“监守自盗”问题在圈内早已不是新闻。比特币的发展,从早期的技术极客开始到金融爱好者关注,逐步从一个理想化的技术社区演变成一个投机者、洗钱者的天堂,更像是一个21世纪互联网版的加利福尼亚淘金潮。
 
2016年6月的TheDAO事件。TheDAO(全称为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即去中心化的自治组织,是基于以太坊区块链智能合约平台的一个众筹基金项目。其设想是,每个众筹参与者按照出资数额(以太币)获得相应的DAO代币,具有审查项目和投票表决的权利,其中投票权重与出资额相关。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成功地从约1万参与者中募集到超过1亿美元的资金。然而,2016年6月17日下午,The DAO智能合约遭遇黑客攻击,数千万美元用户资金被盗。几经周折,以太坊平台通过被称为软分叉和硬分叉的技术手段,将所有在被攻击期间相关的交易做无效处理,并把所有筹集的资金退还给众筹人,The DAO项目就此解散、终结。
 
2016年11月高盛、桑坦德银行、JP摩根等退出R3联盟。R3是一家总部位于纽约的区块链创业公司,由其发起的R3区块链联盟,已吸引了八十多家世界巨头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参与。R3的产品是分布式账本应用平台Corda,目前已开源供免费使用。就在Corda推出后不久,JP摩根又推出了一个其称之为Juno 的分布式加密账本原型。R3总经理查理•库珀说过,虽然Corda是一个分布式账簿平台,但它绝对不是一个传统的区块链平台。为了适应监管、隐私和延展性问题,R3必须作出改变,Corda必须适应金融服务行业的具体需求。关于高盛等退出R3联盟的原因,虽然没有官方的正式解释,但显而易见,“技术意识形态”之争是主要因素。
 
以上事件表面看似相互独立无关,却反映出区块链发展过程中一些共性的问题。
 
首先,如何摒弃意识形态对技术发展的干扰。
 
区块链领域一直存在着去中心化和中心化的理念之争,很多人推崇百分百的去中心化,并把百分百去中心化列为区块链的最重要属性。The DAO项目虽然已经终结,但由此引起的争论远没有结束。以太坊团队对事件的应急处理,无论是软分叉还是硬分叉,其本质均为中心化的做法。也就是说,在百分百去中心的The DAO平台之外,还存在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以太坊团队。其实,如果思考一下人类历史和我们的现实生活就会发现,百分百的去中心化和单一中心化是问题的两个极端,是理想化的产物。大部分的应用场景需要的可能既不是百分百去中心化,也不是单一中心化,而是适度去中心化的多中心机制。早在互联网发展初期,类似的争论就曾出现。1995年前后,通信网络的发展曾面临两种路线的选择:一个是基于传统电信思维模式的中心化路线,即以ATM(异步交换模式)协议为代表的宽带综合业务路线,另一种是新型的、去中心化的路线,即以TCP/IP协议为代表的互联网路线。这一争论延续了五年,最后实践给出了结论:ATM逐渐死亡、TCP/IP则扩张到了全世界。当然,虽然提倡去中心化,但互联网本质上也并不是百分百的去中心,而是存在多个中心的自治系统。
 
其次,分布式算法及协议有其自身的演进规律。
 
基于密码学的分布式算法及协议,尤其需要对其长期的安全性进行定期审核、测试与升级,这包括系统的安全和终端的安全,这样才能有效预防由于新技术的出现和计算能力的大幅提高对安全体系带来的威胁,以及程序员作恶和程序员出错带来的安全漏洞。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此过程中,瑕疵与漏洞被不断地完善与修补,随着功能及规模的扩展,应用系统逐步趋于稳定。
 
另一方面,不同应用环境对安全的需求不同。基于区块链的金融科技,尤其是数字货币,无疑需要极高的安全强度。企业级应用、互联网数字资产、物联网传感器、大数据共享等领域对安全需求的侧重点则有很大差异。因此,针对不同应用领域的安全级别,如果不加区分地设计,势必造成资源浪费或安全隐患。目前国内外尚未形成针对不同领域区块链应用的安全设计标准以及对应的安全审核及测试方法,这是随着应用的发展需要逐步解决的课题。
 
区块链的发展,要遵循互联网应用的发展逻辑。
 
互联网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成功的互联网应用,都要经历一个小步快跑、迅速迭代升级的过程。区块链技术是互联网思维的延续与升级,区块链应用的发展,也必然遵循互联网应用的发展逻辑。因此,发展初期,区块链从金融科技外围的痛点应用切入,快速迭代发展,这是区块链发展无法回避的路径。
 
值得庆幸的是,经过这两、三年的市场培育,区块链在国内取得了扎实的进步,逐渐形成了以底层技术为支撑、以中间层为衔接、以应用层为市场突破点的区块链生态体系。部分底层技术平台与应用类项目已实现落地:2015年12月中国第一个区块链开发平台“布比区块链”上线运营;2016年3月万向区块链实验室发布“万云区块链云平台”;2016年3月阳光保险联手布比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阳光贝”积分产品,这是除代币应用之外中国第一个区块链示范应用;2016年4月格格积分平台上线,推出中国首个资产型的区块链积分平台;2016年8月作为综合区块链数字资产平台的布萌上线,目前,布萌已广泛地应用在商业积分、游戏币、预付卡、电子券、保险卡单、证券化资产等各个领域,截止到2017年3月,布萌平台已拥有超过900万终端用户。
 
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内一些优秀的区块链创业团队正在崛起,他们没有被所谓的理想化的意识形态思维束缚,从传统行业应用痛点入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逐步充实壮大。一些实用的企业级区块链应用已经或正在落地,包括供应链管理与金融、商业银行票据、互联网保险与互助、区域性股权交易、跨境贸易、版权管理、慈善公益等领域。未来一年,将是区块链应用在国内全面开花落地的一年。
 
作者:郭峰(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副理事长、点亮资本合伙人)
 
来源: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

来源:




来源:中币网  https://www.zhongbi.net/news/blocknews/25054.html
声明:登载此文仅出于分享区块链知识,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3111859717@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