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必须始终把节能增效放在突出位置
发布:中币网 时间:2021-10-07 00:00:00 加入收藏 打赏
节能是我国实现碳排放达峰目标的最重要途径。只有尽量压低一次能源消费量,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才能更容易实现。多方测算表明,节能和提高能效对我国实现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目标的贡献在70%以上,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电贡献接近30%。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对我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很难做出实质性贡献。因此,“十四五”和“十五五”规划中,我国要始终坚持设定较为积极的节能目标。
从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看,更要把节能和提高能效放在突出位置。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会推动能源消费增长;另一方面,科技进步和能效提高会导致能源消费下降。展望本世纪中叶,我国作为届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人口大国,只有将能效水平提高到世界一流乃至全球领先水平,才能与现代化强国的状态相匹配,更顺利地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
节能增效不是一项技术措施,而是涉及发展理念、发展道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任务,需要从全过程、各领域加以强化并始终坚持。持久推进节能增效,既是一项重大的社会工程,也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
从“十四五”时期开始,必须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大幅提高能效标准,加快能源价格税收改革,推动我国走上一条高能效、低能耗、面向“碳中和”的新型现代化发展道路。
(一)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把节能增效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评价标准
我国的现代化国家建设,必须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始终坚持资源节约基本国策,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要把是否节约高效、是否有利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和准入门槛,推动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切实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要通过建立节能和提高能效的长效机制,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努力把人均能源消费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降低实现2030年前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的难度。
(二)优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持续挖掘结构节能空间
产业结构是节能和提高能效的重要抓手。要进一步发挥节能和提高能效,对加快我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的推动作用,使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增长逐步“脱钩”。目前,我国第一产业比重为7.1%,工业占GDP比重为39%,服务业占GDP比重为53.9%。对照美国、英国、日本、德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历史可以发现,我国第一产业还有六个百分点的下降空间,工业至少有三个百分点左右的下降空间,服务业至少有10个百分点左右的上升空间。一般而言,服务业单位GDP能耗要大大低于第二产业的单位GDP能耗,服务业比重提高,既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还有利于实现我国节能低碳的目标。
除了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以外,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对节能增效贡献更大。预计未来几年国内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产品需求,将进入下降趋势。需顺应市场需求调整规律,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产业减量置换比例,把高能效和低碳排放纳入产能减量置换门槛。要鼓励各省因地制宜,建立产业准入清单,将新建项目列为鼓励类、限制类、禁止类,推动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与能耗强度降低目标和长期“碳中和”目标相匹配。要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使工业和各产业内部结构向高附加值、低能耗方向转变。以国际市场为目标的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我国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负担,要结合远期“碳中和”目标提前做出谋划。
(三)对锁定效应强的重点领域,采取超常规手段,大幅提高能效准入标准
近十几年,我国处于城镇化建设阶段,每年新竣工建筑面积40多亿m2。而新建的居民住宅、学校医院、机场火车站等建筑物至少要使用70年,新建设的油气管网、热力管网至少要使用30年。距离2060年前“碳中和”愿景只剩下不到40年时间,如果这些新建的住房和基础设施没有采用全球最先进的高效节能技术,则未来40年内需要实施改造甚至拆除重建,“技术锁定”问题突出。
对居住建筑、公共建筑、能源基础设施等锁定效应强,且投资高、影响范围大的重点用能领域,不能再延续以“跟跑”为主、市场推动技术缓慢迭代的传统方式。必须要强化政府主导,抓紧制定与“碳中和”目标相匹配的能源效率标准,大幅提高能源效率准入要求,尽早使新建建筑和基础设施的能效水平与发达国家“并跑”,甚至“领跑”。
(四)推广节能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挖掘跨部门、跨行业节能潜力
创新是节能和提高能效的根本动力。近年来,我国政府持续发布节能新技术,推动客户了解并使用新技术。例如,格力电器开发了直驱永磁变频离心空调技术,集成了永磁变频调速、一体化转子等先进技术,大幅提升了空调制冷效率并获国际大奖。面向“碳中和”目标,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探索节能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思路,加快推广节能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为深挖行业节能潜力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除了深挖行业内部节能潜力,跨行业资源整合更是节能增效的“蓝海”。近年来,我国工业企业纷纷离开城市进入园区聚集,通过整合入园企业用热、用电、用水、用气需求,集中规划建设热力、天然气和电力基础设施,并实现多能互补和智能化管控,园区能源消耗可减少15%-20%,企业用能和污染物治理成本也会显著降低。要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的余热利用、园区节能改造和综合能源服务,破除资源整合的机制体制障碍,深挖跨部门、跨行业、跨能源品种节能潜力。
(五)完善能源市场信号,推动外部成本内部化
市场信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节能的内生动力所在,是调动全社会节能减碳的重要“指挥棒”。目前,我国能源价格改革尚未完全到位,电力价格、热力价格、天然气价格问题更加突出:一是不反映市场供需状况,二是不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三是不反映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碳排放等经济外部性影响。就实现“碳中和”目标而言,如果浪费能源成本低、高碳能源价格低,能效和碳排放因素不能反映到市场信号中,则很难调动企业节能减碳的积极性,推动企业和消费者从“要我节能减碳”向“我要节能减碳”转变。
要加快推动能源价格改革,使能源价格更好地反映市场供需、反映能源资源稀缺程度和生态环境损失,特别要反映碳排放影响。要研究运用税收手段推动碳减排的有效途径,探讨提高化石能源资源税或开征碳税等可行办法。“十四五”时期,要力争将“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初步纳入能源市场信号体系,使市场力量在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来源:
来源:中币网 https://www.zhongbi.net/news/blocknews/283846.html 声明:登载此文仅出于分享区块链知识,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3111859717@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