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区块链新闻 > 正文

数字人民币真的来了,它将如何影响每个人的生活?

发布:中币网   时间:2021-06-16 00:00:00   加入收藏 打赏

6 月 5 日,继深圳(5 万份,每份 200 元)、北京(20 万份,每份 500 元)等地相继向居民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之后,上海也紧随其后,开启「数字人民币 五五欢乐购」红包活动——共计

6 月 5 日,继深圳(5 万份,每份 200 元)、北京(20 万份,每份 500 元)等地相继向居民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之后,上海也紧随其后,开启「数字人民币 五五欢乐购」红包活动——共计 35 万份,每份金额 55 元。

作为数字人民币研发落地进程中的又一次常规性测试,这也意味着我国的法定数字人民币 DCEP (Digital Currency/Electronic Payment)很快要向公众正式亮相,即将走进并改变我们的时间窗口越来越近。

低调潜行,一直走在前列的数字人民币

2019 年 6 月 Facebook 发布私人数字货币计划 Libra 的白皮书后,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一管催化剂,倒逼央行们的原有数字货币计划加码提速,极大刺激了各国央行对央行数字货币(CBDC)及全球稳定币体系的兴趣。

而在 2020 年以来新冠疫情的冲击之下,全球主要国家央行对央行数字货币的概念研究、测试推广动作更是明显提速,其中作为中国版的 CBDC,我国的央行数字人民币(Digital Currency/Electronic Payment)应该是最亮眼的明星之一。

不过可能与普罗大众尤其是加密圈很多朋友的认知相反,虽然我国对以虚拟货币监管动作频频,态度和举措都极度审慎,但在对区块链技术的实际研究、落地应用上,却并不完全居于人后。

往年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的公开招聘信息

尤其是数字人民币的研究、测试、落地,我国事实上一直走在世界各主要国家前列:

2014 年,央行就成立专门小组,拉开了我国数字货币研究的帷幕;

2016 年 1 月,央行召开研讨会,首次明确要早一步实现发行央行数字货币;

2016 年 12 月,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平台测试成功,法定数字货币初步试运行;

2017 年 7 月,数字货币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

2019 年 8 月,中央发文在深圳开展数字货币研究和移动支付试点;

2020 年 4 月,有关法定数字货币的试点项目率先在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的客户端试运行;

截至 2021 年 5 月,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地区已经经历了多轮测试规模扩大,从最初的苏州、青岛等地的小规模实践,到如今已包含深圳、上海、海南在内的 3 个一线城市(省级行政区),及成都、长沙、西安、青岛、大连共计 5 个主要城市的最新测试格局,此外也包含了北京冬奥会、雄安新区这 2 个特别的使用场景。

简言之,目前整体覆盖格局可以概括为 「十地一场景」,基本实现了小步快跑的测试要求和落地安排,已经完成了研究、测试等所有的前期准备,真正「呼之欲出」。

那数字人民币推出的首要考量究竟是什么?又是否会对目前的数字货币行业带来根本冲击?

数字人民币核心定位是在现有货币体系中实现「现钞的数字化」

其实严格意义上讲,数字人民币和 Libra、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相比并不是一个维度的事物,也不是专门为了「对付比特币」而生。

因为不同于后者跳脱出既有信用法币圈子的全新「搅局者」身份,数字人民币本质上只是法币(严格意义上讲是纸钞、硬币)的数字化形态,将数字人民币类比做人民币在「印刷技术」上的进步或许更能直观地理解:

数字人民币只是将人民币从纸张(金属)的载体形式转换为了数字化的字符串,其它层面涛声依旧——「由央行发行,与日常使用的纸币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从法权上效力和安全等级最高」。

所以央行发行数字人民币的目的,主要是基于现有货币体系中现钞(纸钞、硬币)发行中暴露的种种问题:譬如现钞(纸钞、硬币)为洗钱、腐败、贩毒等一系列违法犯罪活动的滋生壮大提供了绝佳空间,同时也为央行感知经济社会的资金流向带来监控死角,使得货币政策的效果反馈大打折扣,最终导致央行的货币政策偏离预期目的。

而替代了现钞的数字人民币,则能明显帮助央行解决上述现有货币体系中的种种问题:

数字人民币能大幅降低发行、兑换等成本

根据 CEIC 截至 2021 年 3 月的最新数据,我国人民币 M0 (简单理解为纸币、硬币等现钞)近 5 年来持续走高,目前已经突破 8.65 万亿,每年都需付出高昂的现钞发行成本(印刷、发行、押运、流通、破损、销毁等)及兑换过程中的摩擦成本。

2016-2021 的 M0 增长

而在数字人民币体系一次性搭建成型后,可以大大降低现下现钞发行、兑换过程中的高昂成本,理论上后续也只存在对应数字人民币体系的运营维护成本,且逐年边际递减直至趋近于零。

同时数字人民币相比现钞也可提高流通过程中的透明度与流通效率,从而有效提升支付清结算的效率和央行对资金流动的监控。

有朋友可能会说,如果是降低纸币等发行、兑换的成本并提升资金流向监控能力,那现有的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就可以实现,那为何还要「多此一举」呢?

关键就在于第三方支付依赖于传统银行账户,无法满足公众对于匿名兑换、线下兑换的两个关键需求,从而不可能完成取代现钞的历史使命:

譬如公众在去药店购买计生物品等类似希望实现隐私保护的匿名支付需求时,百元大钞明显优于第三方支付;

譬如飞行模式、偏远山区、境外兑换等无网无支付系统的支付困境及因地震导致的金融基础设施瘫痪等极端情况,百元大钞也明显优于第三方支付。

数字人民币可实现匿名、离线兑换

而数字人民币则针对性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从而可彻底实现对现钞的优势替代。

首先,数字人民币在账户模式上是松耦合的,这意味着用户既可以选择将数字人民币钱包与自己已经开设的银行账户绑定,也可以选择仅凭数字人民币钱包、脱离传统银行账户体系独立使用,就像我们目前任意一个钱包地址一样,可以脱离银行账户生成、使用。

这样数字人民币在消费场景内的闭环流转可以完全脱钩银行账户,实现等同现钞的匿名支付属性,除非用户需要在「数字人民币钱包——银行账户」之间充值、提现,否则用户与用户之间的数字人民币相互转账支付,无需进行个人数字人民币钱包与个人的绑定,满足了人民币现钞原先只有人民币现钞支付独有的匿名支付场景需求。

此外,数字人民币还通过支持付款方和收款方的「双离线支付」,从而实现现钞支付的线下全覆盖优势,摆脱了对网络的依赖,在面对一些特定的使用场景时依旧能够满足支付需求。

一言以蔽之,数字人民币核心目标是在现有货币体系中实现「人民币现钞的数字化」,同时它也借助匿名支付、离线兑换的优势,确实可以彻底替代公众的现钞支付需求,有望帮助我国最终完成「无现金社会」的愿景。

数字人民币有助于央行应对类似 Libra 等稳定币的挑战

我国的第三方支付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市场规模和使用形式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地位,用户使用教育、商家基础设施也已基本健全,支付电子化、数字化形式已经成为主要潮流。

而传统现钞支付在第三方支付的爆发式增长中逐步式微,私人数字货币也在不断完善差异化数字支付需求,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力,同时也为央行支付、结清算等方面的监管能力实现带来了较大挑战。

因此数字人民币的推出适逢其时,作为国家信用背书、央行发行的数字化形态的法定货币,它在第三方支付完成市场教育的基础上,通过法定货币的数字化进一步提高了支付系统效率,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支付安全、效率、隐私以及便捷的需求,提升人民币支付的便利化水平。

更关键的是还能减少人们对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平台移动支付的依赖,并可有效应对 Libra 等全球稳定币的技术革新冲击,增强我国现有支付体系的鲁棒性,保护人民币的货币主权和法币地位。

因此,虽然数字人民币的核心定位是对我国现有的人民币体系做数字化的「升级强化」,但在面对以 Libra 为代表的稳定币,尤其是它们所掀开的数字货币及货币主权博弈的全新维度时,明显相比现有的货币体系更具竞争力。

来源:




来源:中币网  https://www.zhongbi.net/news/blocknews/289223.html
声明:登载此文仅出于分享区块链知识,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3111859717@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