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点钟干货分享:ArcBlock投资与ICO的成功经验
发布:中币网 时间:2018-02-20 14:30:20 加入收藏 打赏
在2月20日的“3点钟无眠区块链”社群中,ArcBlock创始人老冒与容铭投资合伙人@西门柳上@容铭投资 ,一起互动分享了ArcBlock投资与ICO的成功经验,金色财经做了不改变原意的调整,以飨读者。
西门柳上@容铭投资:和老冒第一次聊ArcBlock,其实是ArcBlock的前身。那个时间节点很有意思,正是9月初,一开始老冒其实是想做应用,并没有计划ICO。
考虑到ICO的乱象,他想先从示范性的落地应用做起,只不过底层的部分设计已经开发了七八成,而这个底层的部分其实就是今天ArcBlock的雏形,但是我们密集的讨论了两次,老冒迅速调整过来,决定把底层的部分拿出来先做,服务于更多的应用。
老冒:ArcBlock在最初的很长时间内不叫ArcBlock,而是一个非常极客的名字——SemantiChain。
搞计算机的同学都会很喜欢Semantic这词吧,一开始我的目标是完全从应用角度来出发的,因此考虑的是一个在区块链基础上结合深度学习的应用。当我们开发应用的时候,才真正意识到,区块链的理想如此美好,但现实却很骨感。要开发一个区块链上的应用,我们面对的是相当不完善的底层,各种各样的技术、概念让我们自己也眼花缭乱。
西门柳上@容铭投资:随后,九四政策的消息就出来了,老冒和我们并没有觉得这是坏事,相反这是一次挤泡沫的过程,是对认真做事,做大事的团队的奖励,可以真正的以终局思维来思考全局的问题。
老冒经历了完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周期,本身又是技术大拿和创业先锋,于是10月份回国后,我们又碰了两次,大家都觉得新定下来的方向,既有遵循大纲的愿景,又能够一步步,夯实一个个小闭环,充分运作起来。
老冒:作为我的一贯习惯,既然底层还不太完善,那么我们就自己从头开始,因此为了做应用,我们自己先做了个基础框架。作为框架我们不能闭门造车,因此我和几个同行去讨论取经,结果,大家第一感觉说:“我们太需要你这样的东西了”。原来这些问题和困惑并不只是我们自己遇到,而是几乎每一个探索区块链应用的团队,都会经历这个从兴奋、到迷惑,到茫然的过程。
区块链这个概念,如果不太理解,不太看得清,请不要怀疑自己,因为每个人都会遇到。我自己从2009年开始挖了一些比特币,实践了一把后,得出的结论就是“不靠谱”,币也全丢了。因为我当时的认知完全就是从技术实现角度看了看。
西门柳上@容铭投资:对的,10月份回国的时候,老冒足足在国内待了差不多一个月,跟各种新老朋友密集交流,收集正面和反面的各种意见,不停的更新ArcBlock的整个规划,其中一部分内容都体现在12月份正式起草,1月初才正式定稿的白皮书中。究竟该如何解决区块链应用落地的问题,ArcBlock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而ICO的事情也在整个过程中同步推进,但是有一点至关重要的是,所有的行动都基于如何建立强大的共识这个最高策略。
老冒:2013年,硅谷开始流行谈Blockchain,我参加讨论学习才了解到原来这是比特币里的数据结构,可以拿来做更多应用。 说实话,我也没有能一下子理解。在几次讨论会上,我都以挖过币的老手自居泼冷水。
直到我看到我的微软同事Flavien,从微软离职去搞染色币,我才意识到自己的认知有问题。Flavien是我遇到过的最厉害的程序员之一,是过去团队的明星程序员。 当看到一个比自己聪明的人,如此重视一个自己没有足够重视的技术,我觉得必须要警惕,因为很大程度上是自己的认知没有到位。
西门柳上@容铭投资:我们一起总结了一个好的区块链ICO项目,要从这三个方面看:技术支撑面(技术实现的可能性)、愿景想象面(核心之一是区块链改变生产关系后将会如何)、架构逻辑面(核心之一是token经济学),至少要有2个方面是非常突出的,后面就是围绕三个方面不断扩大共识以及夯实。
所以围绕这三个方面老冒经过一系列很严肃的思考,这就是为什么9月份决定做ICO,但是到12月初才正式启动的核心原因。一切都在于谋定而后动,内涵够强,外延才能够大。
老冒:有人批评3点群是盲人摸象,由于名人较多才比较high。 我觉得其实有道理,但是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觉得往往需要自我检讨一下认知,不要轻易认为别人都是满人,都是自high。
对ICO的认知,其实我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两件事情对我触动很大,一是BAT这个项目 Basic Attention Token。Javascript的发明人,因为美国政治不正确的原因硬是失业了。
西门柳上@容铭投资:我记得很清楚,在我催老冒白皮书进度的时候,他一直在自我提醒,我不能光想这如何把技术描述得框架宏大,我要考虑它的工程实现可能性,我在验证这些事,有时候还要写段代码来找更直观的感受,有时老冒还会兴奋的说:“嗯,不错,有突破了”,从这个思路既可以愿景很大,但是工程上也具备高度可实现性,他很自信的说:我有把握了。
老冒:他做了这个新项目,通过ICO的形式融资成功,并且提出了BAT这个试图颠覆现在数字广告时代歪风邪气的理念,无论BAT本身是否能成功,其代表的是远远领先于现在Facebook、Google等主导的数字广告形态的未来。
二是,我原来微软的同事Rahul Sood。他原来的公司被收购后加入的微软,在微软内部创业成立了Microsoft Venture,也就是微软的投资部门。他作为微软的投资部门创办人和老大,前一段时间辞职不干了,去做一个数字娱乐平台,并且ICO了。
这两人都是我非常尊重,并且现实中有接触的“大牛”,都是程序员出生,都曾经创业,都在大公司做出过成绩,他们都不再去走传统VC融资的路,而是去采用ICO的形式。 这些让我思考,ICO的本质是什么? 他们显然不是去骗钱圈钱,他们显然不是找不到VC融资,但为什么他们要选择这个方式?
因此,我们ArcBlock走的这条路,是一个我自己的认知不断提高后作出的选择。
西门柳上@容铭投资:我个人感觉是从来没有为ArcBlock的ICO而如何特别兴奋过,包括丁磊主动找过来站台,后面私募认购超过百万ETH,以及公募19分钟结束,他最兴奋的还是他找到了ArcBlock推动区块链3.0应用落地的时候,他说我心里还想到了ArcBlock的更大愿景,但是我们不能吹牛,所以ArcBlock的白皮书里面并没有仅从愿景想象面来展现,而是一开始就聚焦了五大问题,提出在技术可实现性的对应方案,所以ArcBlock的技术支撑面是很坚实的,愿景想象面不是一味的冲着宏大去的,虽然展现的那部份也是相当宏大的。
老冒:这些认知的提高,是在前人的肩膀之上,是在各位朋友同行们的支持之下,逐渐提高的。其实,传统方式下的一些“常识”可能是对新的方式有阻碍,甚至有害的。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们的最早的投资方,容铭和国金,对我的支持和信任。
西门柳上@容铭投资:老冒是从头认真学习了一遍ICO,不像很多人连ICO的基本东西没搞清楚就想着ICO了,老冒在这个过程中还专门建立了一个“海外ICO研究院”的知识星球,一边学习一边做一些分享,区块链时代更是分享就是学习。
老冒:我真的非常感激容铭的西门,和国金的苏亮等等各位,他们对我的种种种“无理要求“非常理解。我会在我律师同意后,开源我们采用的TS和SPA,也许对其他要走类似路线的团队有用。在区块链时代,需要所以的人都有创新精神,打破常规,走自己认为正确的路。 也就是形成我们自己的共识。创业者需要创新,投资者也需要创新。
我的一个感受是,对新生事物,例如区块链和ICO,最重要的是在思考和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在我们决定采用ICO方式来进行这个项目的时候,正好是我国打击ICO的时候。当时另一个关键消息是美国的SEC出台了一篇针对DAO调查的结论性文章,这对美国的公司是个关键节点。在此之前,ICO合法性非常模糊,在此之后,律师们至少知道哪些不能做了。当时团队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但我们分析后认为,这些综合起来其实是最利好的消息。
因为我们理解的ICO,不是一种圈钱和融资工具,而是对tokenize后的数字产品进行众筹(crowdsale)的方式。
我过去对区块链的理解,觉得区块链有两个最主要的价值:
1、大幅度降低了验证的成本; 这更容易带来信任,这个大家今天可能都认同了,算是共识了,就不一一展开了。
2、降低了网络效应形成的成本。
第二点,我觉得尤为关键。而ICO恰恰能体现的就是区块链能降低网络效应形成成本这个特性。
网络效应(network effect)其实不是个新概念,大家从事过互联网应用都会知道这是最难的一件事情,也是成功的关键。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这个悖论。区块链通过激励机制,利用人性的特点,让这个蛋和鸡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西门柳上@容铭投资:“ArcBlock通过革命性创新设计来解决上述问题,”Robert Mao表示,“提供融合区块链和云计算技术的完整解决方案,而不是单独的软件包或API集合;它还是代币经济驱动的市场,ArcBlock的‘矿工’不仅通过算力贡献,而且可以通过开发提供可重用的部件、新服务和待部署应用来获取代币奖励,促进平台正向成长、自发进化。这是由我们启动、整个ArcBlock社区共同建设的区块链3.0时代应用平台。”
老冒:以比特币为例,中本聪给出了白皮书和一个版本的软件,正是让一群好奇的人去参与挖矿,才形成了最初的算力网络,才能逐渐成长到今天。成功的区块链项目,都是从一开始就建立生态,让一群人一起参与进来,发动群众力量。这就是在早期就开始培育社区,就开始形成网络效应,反而产品是后行的。
西门柳上@容铭投资:ICO本身就是一个把广大用户纳入生态的过程,越多人加入后续项目运转才越有活力。很多最优质的项目都是全公募无折扣的。如果项目不够优秀,早期给私募投资人的折扣就是贷款利息,是需要后续真正的用户来还的。从咱们投资的角度来说也可以判断下,一般折扣越大,项目越虚。
老冒:由于有激励机制的存在,社群有这个意愿和耐心来一起推动产品成长,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将Producer(生产者)和Consumer(消费者)两个词合成了一个词"Prosumer",预言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角色将变得模糊。
在ICO之前,网络效应的价值,只是我个人的一种推论,是我总结和思考别人的项目,理解别人对区块链价值的看法基础上形成的。
西门柳上@容铭投资:没错,阿尔文·托夫勒是在2006年提出的“产消合一经济”的概念,这非常符合我们已经很熟悉的token经济学。国内项目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就是完全不考虑代币经济模型的设置,从募资折扣募资对象就没想清楚,到代币经济激励机制不在乎(比如作为medium of exchange的代币是有可能在用户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停止上涨的),未来跑路还好说,如果真想把项目做下去,早期没认真考虑的这笔债是要整个生态来还的。
老冒:但在ICO的过程中,我通过实践证实加强了这个认知。 比较有趣的是,我是一个技术出身,现在还写些代码,这两个价值其实和技术没关系,也常常是从技术维度看区块链和ICO是非常容易忽视的。
例如,我们有一个重要合作伙伴 Cybermiles,我们这次的成功进展,也是站在他们的肩膀之上。Cybermiles是一个专注于电子商务的区块链项目,设计非常独特,因为大多数区块链要么比较通用的,要么就完全是某一种应用。Cybermiles提供了电商以及电商相关的智能合约解决方案。
来源:
来源:中币网 https://www.zhongbi.net/news/jishu/32428.html 声明:登载此文仅出于分享区块链知识,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3111859717@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